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从一个思想实验出发的表述 10 January 2015

事情的起因是西哲课的一个思想实验,很常说的火车撞人问题。不改变车道5人还是改变车道1人呢?还记得我上课的时候起来回答说是,选择不去改变,因为那一个人是无罪的,是不该死的,不能因为其他人的本不该拥有的利益去干涉一个人本该拥有的利益,即使这个一个人的利益是微不足道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观点就转变了。 我现在的想法是,该去改变车道,死1个人明显是更优的。而不存在应该与不应该,也没有顺其自然,你已经站在那里了,变道与保持都是一种选择,这只是一个 5 or 1 的选择,和其他无关。之前的想法有一个严重问题,如果换成另外一个思想实验,一个国家的人和一个人呢?如何选择?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本该”这种东西,时间只会向前流动,世界上所有事情只会发生一次,发生了概率就归一了,即使发生的是小概率事件,世界应该按照最大似然事件发生么?如果这样,世界才是“确定”的死寂。“莫非定律”告诉我们,非似然的小概率事件总会发生,其实从概率论上来说,所有事情都“按部就班”的发生才是小概率事件。我说这些可能是我对这个问题看法转变的根本想法的转变,对于这些基本想法的变化,我已经不太清楚是怎么改变的了,应该是信息输入,但也是一个过程吧,当转头回来再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发现想法一下子变了。(可能有比较大影响的可能是之前看过的一个漫画,《死神的阴谋》,但也不是只因为这个,因为在读这个的之前我就已经很认同这个作者的观点了,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接下来我解释一下一定会有的包括当时的我也问的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世界的每次判断都只考虑带来的后果的大小而没有对于一个人的权利的保护这样的“正义”所在的话,真的没问题么?如果一个人的正当权利都得不到保证都没问题,那我们现在的每个国家的法律为什么会这么规定呢?仔细想想,其实可以发现,1个人的权利被剥夺,这不止关系到他自己,如果这件事情被所有人知道就是另一回事了。全民对于安全的恐惧是这个选项的另一个代价。如果把所有的代价都考虑上的话,那么我觉得,只用最大效率的判据没有任何问题,世界总会按照利益最大化发展。话说回来,我课上时的那种选择就是在人类社会这种环境下做出的选择了,让人们知道了“由于更多人的利益去干涉一个人的利益”的代价更大。但试想不站在人的角度上想会怎样?这正是《死神的阴谋》里面说的意思,如果这两种选择都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人为的,也就是忽略“人们知道”这一个代价,那么又应该怎么选择呢?你姐我想说的了吧,并没有顺其自然,那也是一种主动地选择,与要做事情的选择并没区别。

以上是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是我不想说这个问题,并不够深刻,明白了也没什么用。我想说的是这种思想变化,思想变化本身,而不是针对哪个问题的想法变成什么。(之后我还想写一下由“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相关的励志类话题,先留个坑。) 这件事情很神奇,不到一年时间,看问题的角度居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一种当时认为还是根深蒂固的想法就这样被另一种想法代替,而这两种认识得到的结论是完全相反的。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一过程的,那不是简单的“更深入”或“更严谨”而是一种思想的升华,是在另一个层面上想问题。但如果不是这样,如果这个过程是可逆的话,那就说明人的思想是极易在一些知识输入下影响的,有点像盗梦空间的逻辑,让人感觉一阵寒意。我不是说我明白了什么,我只是发现了人在不同思想层面上会有完全不同的根深蒂固的思想的问题,如果这样说的话,我很有理由相信,我在很多问题上的思考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层次(如果思维层次真是偏序的话,希望是这样),肯定会跟着之后发生的事情输入的知识所改变,甚至与现在产生完全不同的结论。

现在想想,就好理解那些原来好像完全无法理解的想法了,比如宗教、主义等等。那些不能理解的想法,很可能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思维,而且还很有可能,那些你不理解的想法是高于你层面的思考,因为对于我原来的想法我是很容易说清楚的,而且如果现在的我跟当时的我深入聊一次的话,我觉得现在的我是能说服那时候的我的,这也是我觉得可能思想层面是偏序的的原因。而这些宗教一直存在到现在的原因,我现在感觉并不是怀有那些思想的人食古不化,教义是可以传播的,也必会有激烈的交流与碰撞,如果一种思想或者说世界观很低级,一定会被说服的,就不会再有这个思想存在了,可见不是这样。而世界存在多种教义是因为这是一个偏序而非全序的,有很多极大值。还有一些想说的,但是现在能想到的比较成熟的就这么多了,之后想到再补充吧。

Loading Disqus comments...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