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故事,你别当真——伏羲八卦

讲个故事,你别当真——伏羲八卦 05 November 2017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大概也许女娲娘娘刚刚造人吧。就在人类的前几代之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叫伏羲。他看到当时的人类非常的愚笨,很多世间的道理都不得而知,就试图总结事物的联系和运转方式来告诉人们。

首先他想建立世间事物的表示。他非常聪明,想到了使用短编码长度描述大的事物使用长的编码表示更具体的事物,他用——表示阳用–表示阴,从而演化出四象、八卦、16卦、64卦,每一个表示的维度被他定义为爻,而被爻表示的向量称之为卦。给世间的所有事物、大小概念都给予一个表示。他精心设计了每一个表示,导致这些表示不是词袋计数模型,而是可以计算相似度的分布式词表示,并总结每个表示距离的计算方法,他管这个距离地图叫八卦阵。

这个表示的基本核大小被设计为3,因为这样正好让我们得到8种核: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他教会人们使用这些核去分析每一个分布式表示,这样人们便有能力去分析更复杂的表示,他在一次给古代大学生的模式识别课程中讲到:“64卦中的一挂有6爻,使用3爻长度的8个核在这个表示上滑动,我们就可以得到卷积的结果,这个结果表示了在每一个位置上是怎样的特征被激活了,之后……”

伏羲是无私的,他把这些成果告诉了人们,教会了大家推演的方式。但是人们的欲望是无穷的,想知道的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具体,原来什么事情该不该做这种二分类问题的解答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变成需要卦师准确预测之后的时间序列上发生的一切。伏羲苦思冥想,将时间编为天干地支,24节融合到自己创立的八卦算法之中。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对于很久之后发生的事情,长距离依赖于现在的各个事情和推演中间结果,事情又太多,可以说成了一个混沌系统,使用简算结果不准确,想精算一步步推演却由于依赖过多不能发动多人并行收集数据完善模型。

当时八卦理论盛行,伏羲就是科研人员心目中的大牛,当然在其带动下,其他人的成果也是非常可观的。仓颉博士选取了2万左右的一套不等长卦画集,精心设计了一套负责的编码转化算法,将词的爻表示转化为画符表示,这套算法的好处是部分保留了之前爻表示的分布式特征,使得之前爻表示的加减词义能够转化为画符的简单拼凑。

由于计算力实在有限,姬昌同学想到了一个简单的好办法,他使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将所有常用的运算全部都保留记录了下来,后面再使用的时候直接查表,可以省去很多计算量,他能想到这个办法也是因其家境富足,举全国之力为自己计算,最终完成了这个预计算表并起名《周易》。可是他可能不知道,正式他这个不辞辛苦的伟大工作,最终毁了整个易学大厦。

时间很快到了春秋战国,由于易学实在相较于其他学科缺口太大,实用性又高,很多大学堂开始开设此课程。从其他学院转入易学的人络绎不绝。易学达到顶峰。但是这对于统治者来说确实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每个人不出家门即可知天下大事,面对如此聪明理性的百姓,自己的统治地位肯定是无法千秋万代,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代一直无法统一之原因。于是,各国统治妄图封杀易学。直至秦统一六国,焚书坑儒,将《周易》烧尽。其实当时民间还有懂卦术之人,但因为政策原因,又没有了《周易》的帮助,自然是难以演算,也没有人力去组织再写一本了。

随着时代的推进,真正的卦术已被人们忘却,直到从锦书中找到残存的周易也无人能够解读了。只有那些在某些人群中口耳相传的卦术的某些二级结论流传了下来,但那已经不能准确占卜了,因为人们甚至连能够使用它的条件都曲解了。其中一部分人看到卦术已不实用,就放弃了,一部分人却开始篡改真理来谋取小利。的确,卦术最终消亡了都没有留下什么好名声,我们现在也只能从这些江湖骗子的身影中去体会千年前的卦术的辉煌了。

Loading Disqus comments...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