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某久久不更的博客
记某久久不更的博客 • 17 October 2016
今天学弟组织了大一年度项目分享会,分享会倒是没去成,下来看了看PPT感觉学弟们真是厉害了,这PPT做的还是非常有水准的,该讲的都讲到了,没有一页多余,想必现场效果还不错吧。
其实我想说的是,看到其中举例子提醒,才想起来原来我还有个“个人主页”这个东西。这东西是两年之前搞得吧,记得当时真是认真啊,要把两个模板的样式调整齐,之后无缝拼接起来,还想做一个炫酷的切换特效。想想也不枉我现在还可以认这个前端开发吧。
这个主页其实也是博客,很多人没发现其实导航栏最后一项有惊喜。是一年多之前还在更新的文章,从经历和思考的角度来说,当时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但是感觉真的很好,因为感觉不欠什么了,把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倒是到了现在这么长时间不更新之后又有很多经历和思考的堆积,导致现在总是觉得不是很爽,看来是时候写点东西了。(相反的在技术上前阵子倒是输出的有点多了,现在也是沉淀这些东西的时候,也是吸取新的营养的时候,落落笔总是没啥坏处的)
当时因为前段技术有限,其实也没怎么好好整理这个博客,当时看了很多的博客设计和模板,但是很多都放过了,可能是因为这个达到了我对于一个工程的最低标准“不出错”也就再也没管过他了。
记得之后的一次对博客系统的修缮就是一年之前,在马上就要申请实习的时候,为了能够对应简历的内容进行扩展介绍,也是不至于人家打开了我简历中的链接之后丢面子,就把博客中那些站位的图片换成了自己的项目,虽然项目水好在数量不少,也算是填充了页面。说实话那时候就已经不再更新博客了。我给这个博客的定位不是分享技术的博客,我觉得那样肯定会转载很多文章,很快就会失去了自己的内容,我更希望他是一个能和大家讨论讨论,矫情矫情的地方,没什么人看也可以当做我释放思维压力的地方。其实为什么我大二的时候写的东西很多,因为当时也在看一些哲学的东西,整天想这些有的没的,这些思想的输入自然就会产生输出。然而这些东西大概想个八九不离十之后,感觉就没有那么大的愿望把那些我已经不纠结或者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记录下来了。总的来看也可以算是一种失去本心的行为吧,把这么纯洁的一个东西最后还是当成了筹码。可悲可悲。
别看一共没写多少文章,其实还是有个博客园镜像版本的(手动镜像),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百度搜索引擎老是索引不到我的页面,很烦,开始我觉得可能是我关键字设置有问题,后来搞了搞貌似还是不行,我觉得可能是百度本来就不爬github的个人页面吧,可能。反正我也不是jekyll的作者,写markdown这一层应该也没啥作用就只好手动了。当然也是为了第二能够把转载的技术文章分离开,这边就写点矫情的就好了。反正也没人看对吧。
说道没人看其实我觉得也挺好的,有些东西我确实不想说的很清楚的,我自己明白就挺好的。如果可以当面交流我还是愿意说说的,不太喜欢多人讨论,这种时候往往对方很难中和你的意见给出他的观点,而且往往限制在面上,聊得很抽象,我并不觉得抽象不好,抽象也可以聊得很深入。其实说白了,人太多就难带节奏了是吧。虽然很少返回去看自己写的文章,因为自己也觉得有点矫情,到底啥是矫情呢,就是我想了半天才想明白这个问题的对错或者说建立了自己的理解,结果你认为这东西跟你根本没关系是吧,这就是矫情了。往往写这么长一段就没人能看到后面了,也可以很好地掩盖大部分“矫情”的部分。大家往往就是给你的码字打个赞,安慰一下你的内心好了。然而我有的时候甚至享受这种散步式的书写(打字),不用刻意要什么前后照应,也不用什么核心利益,甚至不同担心提笔忘字,就像闲聊天,我说你听,你说我听。信马由缰。
最后推荐一本书吧,我只看了第一章的书,书名叫“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第一章写的你自己的思维中有什么矛盾点,我觉得这种想法挺科学的,就像科学上也没有什么绝对成立,但是有相对矛盾吧。因为有些东西你没办法说服别人,因为你们的基础假设就不一致,但是推理模式应该还是相似的吧。上帝之于宗教是否类似因果律之于科学呢,只要不自相矛盾这个系统就自洽完善,没法反驳。当然这个观点也少有人能够接受,起码在我身边讨论过的同学之中是这样的。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这个博客我更想写一些我的观点,或者说立场。那是不关乎对错的自洽系统的其中之一,对于持有其他自洽观点的人我也无法反驳,也不想反驳,因为说的是我自己的认知,自然也会写一写一些理由和看法,但是就像刚才说的因为系统之间无法证伪,其实这些理由也大都是不精确的,算是我个人对于“42的含义”的一个主观臆测好了。